报告对复旦2019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去向、就业评价及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说明。
两年获批新建20个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基金32项,列全国第四,创历史最好记录。
据悉,本次教代会为期一周,将于12月17日闭幕。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启动之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贯彻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攻坚之年。加快校区基本建设,两年来新开工基建项目共11个,新增教学科研等用房面积51.78万平方米。校园5G赫兹无线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学校资助全职博士后年招收规模逐步扩大到500 名左右,在站总规模达到1400 名左右,超级博士后每年遴选资助250 名左右针对不同类型博士后建立分级审批制度根据科研任务需要,实施个性化博士后培养方案13、实施卓越2025人才计划制订《复旦大学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复旦大学卓越2025人才培育办法》,构建起卓学——卓识——卓越——卓著的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制订《2019年度卓越2025人才培育计划遴选支持方案》,完成卓识和卓学两个层次的遴选,已确定214人培育名单14、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新建卢森堡大学孔子学院,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设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新西兰奥克兰2个海外中国研究中心成立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推进复旦—拉美大学联盟实质合作召开2019年金砖国家大学联盟首届全体大会成立丝路人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全方位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15、逐项推进师生关心的实事项目与上海地产集团、城投集团签约落实整体租赁公租房、租赁房。预备会议上,全体正式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了大会表决办法(草案)、大会议程(草案)和增补大会主题团成员候选人名单。学校将融合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学科融合创新为支撑,以科研融合创新为抓手,增强学科创新能力,推动迈向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张人禾作大会主题报告,向与会学者详细介绍了复旦的历史、现状和规划,解读了复旦特色的书院制度和2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12月26日上午,主论坛在邯郸校区光华楼东辅楼202报告厅拉开帷幕,校长许宁生、副校长张人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李兴华、学校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代表出席那些深夜被窝里的抽噎和眼泪。
2020年1月1日,早上7:30,朝霞泛金,百余名复旦师生齐聚邯郸校区国旗坪前,举行新年的第一场升旗仪式。学校领导焦扬、许征、尹冬梅、张志勇、徐雷等参加了校园开放日活动。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远波的研究方向为低维纳米体系,特别是石墨烯的电学和光学研究,他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制备了以新型二维晶体黑磷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那些柳暗花明时的窃喜和希望……都将在奋斗的泪泉浇灌出花的明艳时云淡风轻,那张被写下的明信片,会和设想的那样,回到自己的身边。雄浑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又一次飘荡在复旦的天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大力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讲座中带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中上下求索,体悟读史的智慧,明辨治学的道理。
在题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讲座中,张远波为同学们打开了对科学的想象。一本可以打卡、集章的未来复旦人护照,带着同学们走遍了复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燕曦园林到巍巍光华,从校史馆到图书馆,从蔡冠深人文馆到祖嘉生物博物馆,这些地点串联起了讲述着沧桑砥砺,风雨兼程的百十年复旦史,也徐徐铺展着新时代复旦奋起追梦,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长期致力于发展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并原创性地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神经科学、各类脑疾病和智能算法中的具体问题。来自教务处、学生工作部、书院办、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处的老师分别就转专业、辅修学位等本科培养政策,奖学金、助学金等学生资助等政策,复旦大学书院制建设概况,本科毕业生就业概况,直研直博等学业深造概况、国际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新年的喜悦中,2020复旦大学校园开放日举行,4600多名学生及其家长走进复旦,深度体验复旦育人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结合复旦本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具体事例,生动解读了复旦大学育人理念。
在光华楼202报告厅,7场人才培养主题讲座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为同学们带来了《脑洞大开——脑外科医师眼中的脑科学》主题讲座。
除了主题讲座,各个院系系主任或者学术大牛分别在光华楼西辅楼各教室开展专业培养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提前了解培养之道和成长之路。此时此刻写下的明信片,寄托着学子们的青春梦想。无论是书画社团的体验,还是创新创业团队的展示,抑或是清晰指引的垃圾分类指示和临时安置的热水,我觉得很多细节都体现着复旦的文化。当天,本部的旦苑餐厅二楼、清真食堂和南区教工餐厅的部分窗口对外开放,来访者可以在食堂享用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套餐。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四季冠军,《奇葩说》人气辩手熊浩以一场复旦答疑课与同学们频频互动,妙语连珠,掌声此起彼伏。那些有如走在无尽长巷、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路的苦闷。
体验复旦饮食文化是此次校园开放日提供的一大热门选项。时光慢递活动中,同学们在明信片上写下对未来的期许,投递到光华楼前的慢递信箱,由复旦保管。
《生物大脑VS 人工智能》讲座带领同学们探索了一个神秘的领域。内容满满的主题讲座勾画出复旦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宏伟图景。
30个院系的400多名师生志愿者也选择在这一天留在校园,迎接每一位来访者。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复旦的方寸,用心灵感受复旦的光景。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大家齐唱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讲座之外,院系和相关部门开放了诸多场所,同学们在开放时间内,走进院系实验室、浏览资料室等,深度体验复旦为培养学生所营建的方方面面。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卢晓璐。浸润校园文化,写下未来期许光华楼前的草坪,整齐的摊位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在略显萧瑟的冬日,点燃着梦想的火种,这里是同学们打卡、投递明信片的地方。
感受名师风范,畅享学术大餐精彩纷呈的复旦名师讲座在崭新的5301教室和光华楼202报告厅陆续展开,五位名师扣准学术前沿,结合自己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受到同学们广泛好评。聆听育人理念,交织未来畅想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这扇门背后有无数未知与神秘,无论是初心理想、生活方式,还是学术发展、未来规划,同学们都充满期待,奖学金、国际交流、辅修学位、就业与深造……更是与每一位大学生息息相关。
这个校园很开放、很温暖聆听育人理念,交织未来畅想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这扇门背后有无数未知与神秘,无论是初心理想、生活方式,还是学术发展、未来规划,同学们都充满期待,奖学金、国际交流、辅修学位、就业与深造……更是与每一位大学生息息相关。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结合复旦本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具体事例,生动解读了复旦大学育人理念。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长期致力于发展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并原创性地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神经科学、各类脑疾病和智能算法中的具体问题。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远波的研究方向为低维纳米体系,特别是石墨烯的电学和光学研究,他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制备了以新型二维晶体黑磷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大家齐唱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讲座之外,院系和相关部门开放了诸多场所,同学们在开放时间内,走进院系实验室、浏览资料室等,深度体验复旦为培养学生所营建的方方面面。《生物大脑VS 人工智能》讲座带领同学们探索了一个神秘的领域。
雄浑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又一次飘荡在复旦的天空。来自教务处、学生工作部、书院办、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处的老师分别就转专业、辅修学位等本科培养政策,奖学金、助学金等学生资助等政策,复旦大学书院制建设概况,本科毕业生就业概况,直研直博等学业深造概况、国际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体验复旦饮食文化是此次校园开放日提供的一大热门选项。那些有如走在无尽长巷、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路的苦闷。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为同学们带来了《脑洞大开——脑外科医师眼中的脑科学》主题讲座。除了主题讲座,各个院系系主任或者学术大牛分别在光华楼西辅楼各教室开展专业培养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提前了解培养之道和成长之路。
发布评论